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
当前位置 >> 首页>>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>>专题>>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
 
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·北疆新实践|“稻草方格”让流沙无处可逃
  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   zjj.bynr.gov.cn 2023-10-30
 
   
  身处沙漠,你会想到什么?
  是“大漠空高尘不飞”?还是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?然而,你可曾想到,沙漠不仅侵蚀大片土地,还让百姓饱受沙灾侵扰。
  
  杭锦后旗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。
  
        金秋时节,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太阳庙农场,在一片片高耸的沙丘上,工人们分工有序,动作熟练地将稻草在沙丘表面扎设成1.2米方格形状,扎设深度10-20厘米,形成网状结构,连成一片,蔚为壮观。
  “这些稻草方格,仅仅是黄河‘几字弯’攻坚战杭锦后旗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一小部分。过去,这里是成片的沙漠。如今随着项目的实施,已完成1000多亩的固沙草方格。”杭锦后旗林草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贺鹏谈及眼前这片沙漠,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般满眼欣慰。
  杭锦后旗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,由于气候变化,境内的黄沙动辄遮天蔽日,侵袭田地,掩埋村庄,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。
  
  双庙镇太荣村的“沙压房”。
 
  “遇上刮大风,房子的墙能被埋住1米多高。”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村村民杨生金回忆,“早起一推门,推不动,沙子把门堵了。沙丘齐墙高,顺着沙子就上房顶了。”这是当地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,显露出百姓的无奈和窘境。
  从上世纪90年代起,杭锦后旗组织村民和干部进行义务治沙造林和实施“三北”工程,天然林保护工程、退耕还林工程等,开展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治理,形成曲线长48公里、宽300米左右的防沙治沙锁边林带,有效阻止了沙漠东侵,保护了农田和村庄。近几年,通过实施蚂蚁森林、规模化防沙治沙等工程,已经治理沙漠11.6万亩。
  今年9月,杭锦后旗全面启动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,将9个镇和太阳庙农场全部纳入“三北”工程规划实施范围,通过工程固沙、人工造林和取沙腾地等方式,预计2年内将2700亩套区零星沙丘全部消灭,到2030年完成生态综合治理34.26万亩,沙区林草综合覆被率达到50%以上。
  “‘稻草方格’治沙法,植树是关键。”贺鹏一边示范一边向记者解释,“这1.2米的稻草方格是工人用铁锨把稻草牢牢扎进沙里做成的,可有效减弱地面起沙风速,这是机械固沙。在稻草方格里栽植梭梭、柠条等,成活率能达85%以上。这是最主要的、长久的生物固沙方式。”
  在太阳庙农场另一片沙区,极目远眺,连片的人工梭梭林长势喜人,沿着乌兰布和沙漠绵延而去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  
  丁瑞兰在治沙项目区工作。
 
  60岁的农场工人丁瑞兰手持水管,在每颗梭梭四周冲出4个沙洞,再由村民在树旁钻出1米深的沙穴,撒下肉苁蓉种子。“这两年变化太大了,栽种的梭梭林不断扩大,形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,使流沙得到控制,生态环境质量和沙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。”丁瑞兰感慨地说。
  种下去,还得“养”起来。贺鹏说:“生态系统支撑着一方民生。一棵成年梭梭能固定10平方米的沙地,寿命可达百年以上,同时,肉苁蓉、柠条等沙生植物可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,每亩收入1000—2000元。
  有绿色就有希望,有产业就有未来。截至目前,杭锦后旗累计人工种植红柳2.4万亩,梭梭11.6万亩,接种肉苁蓉1.6万亩,昔日的茫茫沙海正在变得满目葱茏。
  “风沙小了,沙区更绿了也更美了。红柳、柠条、梭梭越来越多,我们走上了一条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生态致富路。”望着亲手栽种的梭梭林,丁瑞兰满怀期望。
  

 

 
   
   
 
   

网站地图
主办: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蒙ICP备10201004号-5
网站标识码:1508000008 公安机关备案号:15081599004-00001
E-Mail:sjw2791@163.com 联系电话:0478-8731060


巴彦淖尔市住房公积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住房公积金